“社区慈善实体化+AI数字化+品牌化”,宝安区慈善会第六届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收到120个申报项目
“深圳市宝安区慈善会第六届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于3月3日启动,围绕社区慈善、空间慈善、科技慈善、市集慈善重点开展各项工作。截至3月18日17:00申报截止,本届大赛共收到120个项目申报,有效项目100个。接下来,本届大赛会通过严谨的三级评审机制遴选出10个项目进行资助。
申报主体多元、服务领域多样,宝安公益生态已初步显现
据统计,共有80家单位参与了项目申报,其中市级社会组织34家、宝安区社会组织30家和其他区级的社会组织16家。在这些申报主体中,社会服务机构凭借丰富的一线服务经验,占比达到58%,社会团体申报占比23%。此外,基金会、科研院校、医院等多元主体也纷纷加入,宝安公益生态已初步显现。
从申报的项目来看,涉及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障群体、文化教育、减灾救灾、环境保护、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等多个服务领域,其中占比前三的服务领域分别为青少年儿童服务(38%)、老年人服务(18%)、残障群体服务(13%),体现了社会组织对宝安本土需求的回应。
立足社区慈善,打造宝安模式
据介绍,本届大赛与社区慈善相关的申报项目占比86%,充分体现了社区慈善是宝安模式的核心基石。
宝安人口众多,社区构成复杂多样,第六届大赛将继续坚持已有的成功经验,立足社区慈善,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激活社区内生动力,联动多方资源,积极打造公益创投宝安模式,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典范。
夯实“慈善空间实体化”,实现项目全面升级
本次共有17个项目计划设立慈善空间,占比17%,有效回应了大赛空间慈善的重点关注。
随着宝安五届赛事成效的积累和沉淀,“慈善空间实体化”逐渐成为宝安区推动公益项目创新与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夯实慈善空间实体化,能够为执行项目带来全方位的升级,让慈善资源得到更高效利用,更切实地服务宝安社会民生。
AI+公益引领宝安慈善事业新变革
“公益AI数字化发展”是本届大赛的重点关注及赋能重点,计划以AI技术赋能团队高效运作保障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占比23%,AI与公益的深度融合正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趋势,为解决宝安社会问题,推动宝安慈善事业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
第六届大赛将继续坚持已有的成功经验,立足社区慈善,夯实“慈善空间实体化”,依托AI技术、公益市集传播等抓手,实现宝安公益慈善从人员到项目的全面升级,通过社区慈善实体化+AI数字化+品牌化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公益事业深入发展,促进宝安人人慈善。
由深圳市宝安区慈善会主办,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承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和深圳市宝安区融媒体中心协办的深圳市宝安区慈善会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自2015年启动至今已连续开展五届,成功遴选和资助了一批优质公益慈善项目,为持续有效地服务宝安区社会民生,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文|李薇彭凯
下一篇:没有了